在稅收管理的領域中,納稅人的身份變動是一個常見但又復雜的問題。當企業或個人因各種原因被強制轉為一般納稅人時,他們往往會面臨一系列的疑問,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:這樣的身份變動是否意味著需要補稅?
首先,我們要明確什么是“一般納稅人”。在我國,一般納稅人是指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(以下簡稱年應稅銷售額,包括一個公歷年度內的全部應稅銷售額)超過財政部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企業和企業性單位。與小規模納稅人相比,一般納稅人在稅務管理、發票開具、稅額計算等方面都有更為嚴格和復雜的規定。
一、為什么小規模會強制轉變為一般納稅人?
企業強制轉為一般納稅人一般會是兩種情況
1、連續12個月或在12個月期間營業額累計達到500萬以上。
2、12個月內累計銷售額達500萬的工業,且當月未申請為一般納稅人。
如果有這兩種情況的,稅局就會將企業強制轉為一般納稅人。
二、小規模怎么主動轉為一般納稅人?
如果企業有需求,怎么主動申請轉為一般人納稅人呢?滿足3個條件即可:
1、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,以及以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應稅勞務為主,并兼營貨物批發或零售的納稅人,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上的
2、從事貨物批發或零售的納稅人,年應稅銷售額在180萬元以上的3、小規模納稅人會計核算健全、能夠提供準確稅務資料的,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,可以認定為一般納稅人,依照有關規定計算應納稅額
三、小規模優惠什么時候停止?
根據國稅局的回復:
1、當小規模納稅人轉為一般納稅人之后,生效之日起就要按照一般納稅人的稅收政策。
2、如果逾期不辦理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,次月起也不能再適用小規模的減征優惠政策。
四、轉為一般后需要補稅?
分兩種情況來看:
1、如果在小規模期間有按時申報納稅,那么不用補繳。
2、如果小規模期間有遺留的逾期未交,除了補繳稅款外,還有滯納金小規模與一般納稅人應繳的稅費科目也不相同,小規模的增值稅科目設置的比較簡單:已交稅金、應交稅金、未交增值稅、減免稅額。而一般納稅人就比較復雜一些:應繳增值稅、預繳增值稅、待抵扣進項稅額、待認證進項稅額、未交增資稅、簡易計稅…
五、一般納稅還能變回小規模嗎?
不能!
2018年有個政策,引起了不少爭議:
將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統一至500萬元時,允許此前按照較低標準認定(登記)的一般納稅人,在2018年年底前自愿選擇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。但因為疫情的原因,該政策延期了,也沒發布過新的延續政策,所以,不管是不是自愿轉成一般納稅人,一經認定,都無法再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。